一般的遊客離開台灣以後,除了吃得精彩和台灣人友善以外,我相信最深刻印象來自於宮廟,它們的密集、漂亮、有趣、壯觀、親切、熱鬧,我想對一般的歐洲人來講是一生難忘的經驗。
我本來覺得我們法國城市教堂特別多,來了台灣之後我就知道天高地厚了,全島各處宮廟之多,有點誇張,幾乎每個路口都可能出現一個。泡西方文化成長的人很難理解宮和廟的分別,萬眾神明的名字與來歷,為什麼桌上擺著食物、紙包等東西,怎麼正確供香等,可是有一點是西方人一定喜歡,宮廟裡的人情味,不像我們的教堂那樣嚴肅,這裡是活潑和熱鬧。
雖然我已經在這個環境裡生活了二十五年,至今還是對到處看到的宮廟有強烈的好奇心,只要有機會我就進去看看,拍拍照,享受一下神秘,跟廟公聊聊。我慢慢也發現,看起來很傳統的地方實際上也蠻與時俱進,很會用現代社會的各個先進設備。
我後來開始思考神與現代社會的情況:古時候我們不懂的一切全交給神,這樣很安全,“為什麼太陽每天都會在東方出現”這個問題不會讓大家頭痛,神自己有安排嘛,凡人不必去管。到了科技年代,基本上一般人想到的問題都被偉大的科技研究過、破解過,人類不用那麼依靠神了,自己就懂了;那麼為什麼神還那麼明顯的存在?
我用自己的藝術攝影來表現神在現代社會的存在,創作了十四幅作品,每一幅有不同的主題,有時讓我們震撼,有時叫我們迷惑。後來請了法國攝影師包德納(Bernard Bordenave)來配合,每幅的創作主題他來搭配一個自己的照片,計時攝影和觀念的合作。
“神明計劃”展覽套用兩個不同的攝影技術來看“神於現代社會”的表現與意義,夢幻藝術和生活攝影混合一起,兩位在台灣很久的老外對本地文化的一場誠實展現。來福爾摩沙的人有可能不信神,沒關係,感受台灣的宮廟文化,不得不承認神的存在。
包德納Bernard Bordenave 個人經歷與簡歷
1980年他自法國剛踏入這塊土地,本只想作短暫的停留。他走訪台灣,在互動間,發現了台灣人質樸熱情、富人情味;在巷弄間,看見了台灣特有的文化藝術。
一晃30多年,他在這裡落地生根;西門町、永康街、龍山寺、保安宮、老眷村、淡水、鹿港小鎮、台南古都、金門、澎湖…..都是他捕捉東方之美的寶地。
然世代變遷,他惋惜台灣曾有很多珍貴的文化古蹟,已遭破壞而日漸消失,但仍繼續以鏡頭作見證。
包德納1944年生於法國南方小鎮。
幼年時喜愛流連於祖父家,除了浸淫在滿室高貴典雅的歐洲傢俱、傢飾、古文物外,最吸引他的莫過於畫有古典圖案及人物的中國陶瓷,常讓他深深著迷,並用心臨摹,因而埋下藝術的種子。
1968開始自我學習攝影,並潛心研究大師作品,深受莫蘭迪 (Giorgio Morandi)、Irving Penn、湯伯利 (Cy Twombly) 影響。
他的攝影作品,大致分為城市人文風景及靜物兩大主題。
一、城市人文風景:包德納喜歡穿梭於巷陌中,尋找傳統老社區及居民在環境中的樣貌;捕捉真實的區域性人文特質,如菜市場、街頭小販、變遷中的老店、斑駁的舊門窗、或宛如抽象畫的塗鴉牆等。
二、 靜物:其組成「物件」,都是他走訪世界的旅途中,所收藏的古董文物,對他而言,那是抽象性的藝術符號。例如刻有古詩文的中國古銅盒,內容與用途其實並非他 的研究重點;但其間的線條美及歲月侵蝕所蘊化出古樸溫潤的顏色,正是他所講求的構成元素。他將數個具有共通特質的「物件」,依其相互間的色彩、線條、質 感、文化底蘊的協調性,組合出空間的平衡性與永恆之美,藉以表現更深沉的藝術觀。
展覽時間: 2018年4月8日-29日
展覽地點: 亞億藝術空間 AHM Gallery (敦化南路一段236巷31號6樓)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