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雄市立美術館主辦之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今年主題為—可以居,法國建築師Eric Cassar提案在眾多投案中脫穎而出獲選參加兩年一度的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
兩年一度的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自2001年起舉辦至今已歷六屆,貨櫃所承載的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多元而複雜的概念,被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以各式各樣的方式表現。這些藝術創作以貨櫃為載體呈現在觀眾眼前,有的則可讓觀眾置身貨櫃空間內,進一步以視覺以外的感官,體驗藝術家的想法,然而這些作為藝術作品呈現的貨櫃,並非以提供人類日常活動的機能性空間為目的。
2013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的舉辦,試著重新審視貨櫃的特性與人類社會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提出另一種貨櫃藝術的發展方向—「可以居」的貨櫃空間。邀請多組國內外建築師與空間設計師提案並進行原型實作的可居貨櫃空間,實踐「生活設計‧貨櫃建築」理念,在駁二藝術特區展出,讓貨櫃成為聯結創意設計與生活空間的介面。
「在我們的生活裡,有一些過道般的地方如街道、火車上、或地鐵裡;還有開放空間裡的過渡站如咖啡廳、電影院、沙灘,與旅店,也有甜蜜家屋裡休憩的私密空間。但在這零零種種的空間中,有一種空間是最為特出的,它可以從平凡境中把我們提昇,展現淨化心靈的力量。這些似乎與現實對應的現世烏托邦,孩童們最能明瞭它們的存在。沒錯,可能是花園的盡頭,可能在閣樓,或是閣樓的印地安帳篷裡,或是父母的大床上,就在這大床上,我們發現了可以在毛毯間泅泳的大海;發現了天空,因為我們可以在其間跳躍;發現了森林因為可以在其間躲藏…」
–傅柯《異托邦》
- 法國建築師Eric Cassar 創作概念:
貨櫃:一個概念一個象徵
這個城市縫隙的網絡計畫可以蔓延到整個城市,從外部空間視之,貨櫃站可成為這個城市的象徵,而從內部來看,它又提供了一個與外在世界對應的空間,是一個可以隨時遭遇與發現驚奇的地方,一個隨處變換思想的異托邦。
這個貨櫃是一個概念也是一個象徵。
高雄的象徵
這個貨櫃地標可以含納許多功能:
提點高雄的歷史,這個曾經作為世界最重要的貨櫃商港之一
科技新時代
自行車工業
城市的公共交通運輸服務
藝術裝置與行銷(將影像藝術在城市蔓延開來)
城市的色彩
這個計畫為城市帶來了新的空間地標:城市縫隙。
- 設計團隊
埃里克‧卡薩 首席設計建築師 Eric Cassar, principal design architect
胡安‧阿法羅 建築師 Juan Jesus Alfaro Reta, architect
楊晟璘 建築師 Shenglin Yang, architect
朱韋納爾‧魯比諾斯 建築師 Juvénal Rubinos Flores, architect
- 展覽地點:駁二藝術特區 駁一空地 (P2倉庫旁)
- 更多展覽相關訊息請見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