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幸親眼目睹過西薇‧姬蘭(Sylvie Guillem)的現場表演或看過她的舞蹈影片, 一定不會反對稱她為「本世紀芭蕾藝術的最高結晶」!
「無懈可擊的芭蕾巨星!」 – 紐約時報
「當今最偉大的舞蹈家- 非西薇.姬蘭莫屬!」– 英國《衛報》
「令人感動的完美演出!」-英國《觀察家報》
西薇.姬蘭,出生於法國巴黎,12歲時進入巴黎歌劇院的芭蕾舞蹈學校,她完美的身形、細膩的足部動作、驚人的跳躍能力,加上卓越的領悟力與野心,讓她成為學校老師們眼中的天才舞者,在16歲時即加入了巴黎歌劇院,18歲時榮獲「芭蕾奧林匹克」之稱的瓦爾納芭蕾大賽金牌獎。
在加入巴黎歌劇院的第三年,當時舞團的藝術總監-紐瑞耶夫,在舞劇「天鵝湖」的演出後,當場向全場觀眾宣布年僅19歲的西薇‧姬蘭成為舞團的首席明星。1986年,紐瑞耶夫更為她量身創作了全本芭蕾舞劇「灰姑娘」。
許多當代大師級編舞家更指名與她合作,結合古典芭蕾的高難度技術與當代創作概念的作品,透過西薇‧姬蘭登峰造極的舞蹈技巧與傳神的演出,將每部作品淋漓盡致的完美詮釋。
「6000哩外」是2011年由英國倫莎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s Theatre與西薇.姬蘭Sylive Guillem共同製作的節目,在排練期間,日本發生了311大地震,西薇.姬蘭為了向受難者致意而特別命名。
節目呈現當今最重要的三個編舞家的作品,「27分52秒- 27’52”」,是季里安於2002年為荷蘭舞蹈劇場II 所創作,「排列组合- Rearray」是威廉.弗賽特別為西薇.姬蘭和巴黎歌劇院著名舞星尼可拉斯•勒里奇Nicolas Le Riche量身創作的雙人舞,「再會-Bye」則是瑞典著名編舞家馬茲•艾克為西薇.姬蘭量身創作的獨舞,配以貝多芬的最後鋼琴奏鳴曲,結合投影與舞蹈相互輝映,被《法蘭克福匯報》讚譽為大師傑作。
西薇.姬蘭常年受邀至世界各大城市演出,此次首度受邀來台。
*27分52秒 / 27’52”
編舞: Jiři Kylian
音樂: Dirk Haubrich (New composition, based upon 2 themes by Gustav Mahler)
演出: Aurélie Cayla / Lukas Timulak
*女舞者部分表演片段為上空演出
* 排列组合/Rearray
編舞: William Forsythe
音樂: David Morrow
演出: Sylvie Guillem / Massimo Murru
*再會 / Bye
編舞: Mats Ek
音樂: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Op. 111, Arietta Recording played by Ivo Pogorelich
演出: Sylvie Guillem
*此作品在舞台中央有投影影像配合演出,敬請觀眾斟酌座位挑選
更多詳細資訊請見:黑潮藝術
售票資訊請見:兩廳院售票網
6000 哩外
「文茜的世界週報」西薇.姬蘭專訪
中國時報:芭蕾巨星姬蘭 舞動《600哩外》
19歲就成為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首席舞者、有「天下第一腿」美譽的芭蕾傳奇巨星西薇‧姬蘭(Sylvie Guillem),首度來台,4月12、13日在國家戲劇院演出《600哩外》。49歲的姬蘭昨抵台,帶著親和甜美的笑容侃侃而談舞蹈歷程,跨足古典芭蕾與現代舞蹈的她說:「舞蹈沒有古典和現代之分,只有『好的』和『壞的』舞蹈。」
姬蘭1965年生於法國巴黎, 19歲在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領銜演出《天鵝湖》謝幕時,由當時藝術總監紐瑞耶夫當場宣布她升任首席舞者,成為該舞團有史以來最年輕首席。
姬蘭的傳奇不只在她完美的技巧與身形,還有她勇敢反骨一面,包括24歲毅然離開法國成為獨立舞蹈家、拒絕經紀人安排行程因而有「不小姐」封號,近年更投入鯨魚保護行動。
姬蘭回顧當年因不滿巴黎歌劇院舞作保守、不准讓她到海外演出,便辭職加入合約彈性的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開啟她海外巡演、與國際編舞家廣泛合作的舞蹈生涯。
這次來台演出的《600哩外》包含伊利. 季里安等三位編舞家為她量身打造的《27分52秒》、《排列組合》、《再會》三齣獨立舞作,姬蘭表示比起較有戲劇感的古典舞劇,現代舞需投入更多個人情感,是不同跳戰,但她的選擇標準的不是古典或現代,「不能讓我在舞台上有突破的作品,我就會拒絕。」
曾為姬蘭編舞的林懷民昨與姬蘭再度聚首,推崇她是「空前絕後的世界奇觀」,回憶當年排練時,習慣芭蕾的姬蘭對他編的舞蹈動作很不習慣,但堅持:「我要試到不能為止。」態度可敬。姬蘭則笑說排練時她一度煩躁,林懷民還教她打坐。
原文出處:中國時報
Commentaires